第四場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2025) -「青藏高原草地變化與適應性管理」在澳門科技大學圓滿召開

2025/05/06

為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分享,提升學院學生和教學人員對科學與工程領域的認識和理解,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舉行2025年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業人士,分享他們對科學與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實踐的見解。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第四場講座於2025年4月29日上午澳科大康澤創新科技中心舉行。

創新工程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系主任馬義兵教授擔任本次講座的主持,同時邀請環境科學與工程系吳洋助理教授、李瑛助理教授、王群助理教授、以及蔣亞男助理教授出席講座。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誠摯邀請來自創新工程學院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對科學與工程感興趣的人士參加此次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共同探討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馬義兵教授在主持講座

第四場講座“青藏高原草地變化與適應性管理”邀請到中國科學院大學副校長王艷芬教授主講,在演講中王教授表示青藏高原的草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維持生物多樣性、作為重要的碳匯、維持生態生產力並支持畜牧經濟。這些脆弱的系統面臨著氣候變遷和人類幹預帶來的變革壓力,儘管這些驅動因素的相對主導地位仍有爭議。王教授研究了四十年的草原演變(20世紀80年代後),並評估了全球變遷對植物群落和土壤特徵的影響。衛星獲取的歸一化差異植被指數(NDVI)數據(光合作用活動的代理數據)顯示,自1980年代以來,總體呈現綠化趨勢,但存在明顯的空間異質性和局部下降趨勢。雖然氣溫上升是NDVI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但熱放大效應反而加劇了乾旱地區(年降水量<100毫米)的水分脅迫,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植被響應的地理差異。適應性管理成功恢復了退化的草原,成為2000年後淨初級生產力成長的重要貢獻者。

王艷芬教授在演講

此次系列講座是創新工程學院著眼於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跨學科能力的優秀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講座主題涵蓋多個領域,如人工智能、環境工程、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參與者有機會聆聽學術界的專家們介紹前沿技術和研究進展,並深入探討相關領域的挑戰和機遇。講座為學院師生提供了一個激發科技創新思維的機會,拓寬了學院師生在跨學科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學術視野,為科大師生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和有益的指導。創新工程學院將繼續舉辦更多的學術講座活動,為學院師生提供更多實用的資訊和平臺,以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學術成果的分享,培育更多卓越科學與工程學科領袖人才。

參與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