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場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 -「醫用超低場磁共振成像:計算驅動的未來?」在澳科大康澤創新科技中心圓滿召開

2024/10/10

為促進學術交流和知識分享,提升學院學生和教學人員對科學與工程領域的認識和理解,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舉行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秋季),邀請來自不同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業人士,分享他們對科學與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應用實踐的見解。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第四場講座於2024年10月7日下午在澳科大康澤創新科技中心舉行。

創新工程學院助理院長唐建新教授擔任是次講座的主持,同時邀請澳門科技大學副校長譚廣亨講座教授、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張渡講座教授、國際學院院長張洪明講座教授、創新工程學院助理院長李志武講座教授、工程科學系系主任伍乃騏講座教授、醫學院副院長張康講座教授、醫學院副院長Patil Nivritti Gajanan教授、醫學院助理院長韓守裕副教授、創新工程學院歐清東助理教授、醫學院陳嚴助理教授以及醫學院黃耀南助理教授出席講座。澳門科技大學創新工程學院誠摯邀請來自創新工程學院研究生、博士後研究人員、以及對科學與工程感興趣的人士參加此次跨學科科學與工程系列講座,共同探討學科交叉的重要性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唐建新教授在主持講座

第四場講座“醫用超低場磁共振成像:計算驅動的未來?”邀請到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講座教授吳學奎教授主講,在演講中吳教授表示儘管取得了半個世紀的進步,但全球磁振造影的可及性仍然有限且參差不齊,阻礙了其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全部潛力。最初,磁振造影的開發集中在0.05特斯拉左右的低場,但在1983年推出1.5特斯拉全身超導掃描儀後,進展停止了。吳教授說他們利用0.05特斯拉永久磁鐵和深度學習來消除電磁幹擾,開發了低成本且無射頻屏蔽的磁振造影掃描儀,該掃描儀使用標準牆壁電源插座進行操作,且無需射頻和磁屏蔽。與此同時,吳教授向我們展示了其對大腦和全身層面的各種解剖結構成像的廣泛適用性,探討了三維深度學習重建方法,透過利用大量的高場磁振造影數據來提高影像品質。他希望這些進步最終將帶來一種全新的價格實惠且由計算驅動的超低場磁振造影掃描儀,用於護理應用,解決不同醫療保健環境中未滿足的臨床需求。

吳學奎講座教授在演講

此次系列講座是創新工程學院著眼於培養具有創新思維和跨學科能力的優秀人才的一項重要舉措。講座主題涵蓋多個領域,如人工智能、環境工程、材料科學、生物醫學工程等。參與者有機會聆聽學術界的專家們介紹前沿技術和研究進展,並深入探討相關領域的挑戰和機遇。講座為學院師生提供了一個激發科技創新思維的機會,拓寬了學院師生在跨學科科學與工程領域的學術視野,為科大師生帶來了深刻的啟示和有益的指導。創新工程學院將繼續舉辦更多的學術講座活動,為學院師生提供更多實用的資訊和平臺,以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和學術成果的分享,培育更多卓越科學與工程學科領袖人才。